今年暑期,文传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号召,按照“全体教师进政府、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的总要求,扎根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利用20天时间集中开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基础教育等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项目34个,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和目标,以实际行动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开放办学,推进学校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立足地方发展需求,设计活动服务项目。文传院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产业与行业发展要求,共申报校级“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项目34项,参与项目38项,共涉及8个行业大类;在商洛市七个区县的基层单位展开调研、普查与研究活动。具体统计如下表:
项目类别 |
小类别 |
项目数 |
涉及区县 |
基础教育 |
中文 |
3 |
3 |
英语 |
4 |
3 |
旅游 |
|
6 |
4 |
地方馆志整理 |
|
6 |
5 |
翻译 |
|
4 |
4 |
地方文化建设 |
|
3 |
3 |
文学创作 |
|
2 |
2 |
方言与普通话 |
|
2 |
2 |
地方经济 |
|
4 |
4 |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多种形式服务地方。《商南县家训家规搜集整理》项目组通过走村访户,深入了解商南县的县情、民情和民俗,探求地域文化之根;《商州区文化馆志编簒》项目组对该馆建立65年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挖掘,进一步完善馆志存档资料,推动文化馆建设;《“江山美丽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整理》项目重点调研了“江山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元素,扩大“江山美丽乡村”的影响力,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的良性互动;《商洛市博物馆文物及文献整理研究》《明清商南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当代文化的建设》《清代柞水县志整理研究与当代文化建构》等项目均扎实推进。《提升商洛市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想与实践》《商洛籍作家陈彦文艺创作研究》《商洛本土小说创作研究》《商洛籍作家陈敏文学创作研究》等项目,着眼商洛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围绕商洛文学创作研究,探索区域经济与人才质量需求、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条件开发,将科研与推动地方文学创作相结合,力求在该领域研究中建立发言权。
《商洛市知名旅游景点导游词日语翻译》等项目着眼于提升商洛旅游文化品牌,体现追求的“高大上”与实践的“接地气”。《商洛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子项目“云盖寺古镇景点解说及交际礼仪培训工程”项目组在云盖寺古镇工作期间,与镇政府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深入地交谈,并做了后续合作等相关工作的对接。
——在服务基层中寻找项目,在融入地方中拓展研究视野。本次暑期集中行动中共提出合作开发研究项目18项,举办培训基层文化服务讲座3次,培训人员120人次。“云盖寺古镇景点解说及交际礼仪培训工程”项目组,调查了40名景点兼职解说员的普通话等级、解说技巧、服务礼仪状况;深入“谷家老油坊”、“陋室轩字画”等,对小镇从业人员的服务语言进行现场指导。《“江山美丽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整理》项目组收集到江山美丽乡村很多即将失传的传说、故事20多种,通过查阅、整理家谱、族谱,掌握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商洛电视台旅游系列风光片最美商洛英文字幕翻译》项目组完成了电视旅游风光片“最美商洛”的文字翻译,电视片“最美商洛”的文字及字幕翻译最终核对完成,2016年8月底电视台将公开发行光碟。
——教学科研成果经受检验,服务地方能力得到提升。文传学院的广大教师在本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中,切实将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教学研究成果与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相结合。每名同志能够立足行业需求,从商洛市的市情、民情出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眼睛向下,聚焦热点,在发挥自己教学研究专长的同时,查找自己的不足,为后续合作与能力提升积蓄力量。任桂婷同志在总结中写到:“商洛传统艺术、民俗典故、地域风情等文化资源丰富,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搞研究要深入基层,根植地方,不能脱离现实;高手在民间,尊重民间传统文化,研究才更具生命力,更有价值”。
在服务社会中体现个人价值,在推动地方发展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知名度,为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奉献自我并获得尊重与幸福感,是广大教师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价值追求,也是文传学院教师在暑期根植行动中的切身感受。本次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已初见成效,项目的后续跟进研究也在有序开展。从象牙塔到“接地气”的转变,为今后深度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打开了广阔空间,也为商洛学院这张镶嵌在商洛大地上的金色名片增添了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