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地方>>服务地方>>正文
    《商洛民俗文化述论》简介
    2015年05月06日 16时34分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黄元英教授主持完成的《商洛民俗文化述论》,获得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本成果由黄元英同志独立完成。  

      一、成果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文化正在全球意识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如何坚守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独立性及其鲜明个性,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刚刚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人则尤为关切。在新的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建设民族文化,就不能忽略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研究。  

      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地域民俗文化研究,就是完成这项伟大工程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商洛民俗文化述论》正是基于上述思考的探索尝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将商洛民俗文化置于陕西民俗文化大背景之中,立足生活实际,突出文化视角,对商洛民俗文化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梳理和分析。绪论部分,从三秦文化大背景中研究总结出商洛市六县一区民俗文化的区域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其一,洛南县和商州区这两个县(区)的民俗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关中民俗文化(秦文化)的色彩;其二,丹凤县和山阳县的民俗文化具有南北民俗文化交融共存的过渡特征;其三,商南、镇安和柞水三个县的民俗文化则带有明显的南方文化(楚文化)的韵致。余论部分,对作为文化资源的商洛民俗文化进行了应用研究,提出理性思考和具体建议。除了绪论和余论,集中研究分十个专题:“秦风楚韵—商洛民俗文化概观;野山炊香—商洛饮食文化;杯中乾坤—商洛饮酒艺术;四季步伐—商洛节日习俗;生命节律—商洛人生礼俗;视死如生—商洛丧葬文化;神人之间—商洛民间祭祀与信仰;有所不为—商洛禁忌民俗;俗中之雅—商洛方言与雅言;天籁之鸣—商洛歌谣魅力。”  

      这十个专题,围绕商洛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活动而展开。既揭示了陕西民俗文化的共性,又彰显了商洛民俗文化的个性;既突出了商洛民俗文化的重点,又昭示了商洛民俗文化的亮点;既建立了商洛民俗文化的主干架构,又涵盖了商洛民俗文化的主要内涵。既有现象的观照,又有理性地审视。涵盖丰富,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研究难度。在研究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整体观照、散点透视、纵横结合、由表及里的研究方法,从而在论述的深度与广度、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实、现象与规律、生活与学术之间,找到较为理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三、成果的学术(应用)价值  

      该著的创新之处及其学术价值体现在两个个方面:  

      一是研究方法有创新。从田野作业—归纳分析—文化思考的总体研究思路出发,采用整体观照、散点透视、纵横结合、由表及里的方法,选择专题论述方式,集中力量,微观分析,在论述的深度与广度、局部与整体、历史与现实、资料与理论、生活与学术之间,找到较为理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摈弃了对商洛民俗文化作平面、全貌的表象描述,而是力图对其进行立体、纵深的内涵透视,克服以往本领域学术研究或抽象归纳或客观描绘的单一做法。  

      二是理论总结有新见。本成果从学术史的视野,辨析了“风俗”“民俗”和“民俗文化”三个基本概念并归纳了各自的文化属性,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政治伦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学术研究演进轨迹;在对商洛民俗文化作专题论述的过程中,分别做出理性探析和理论新见。

                  

         

    上一条:《南水北调(中线)商洛水源地水资源配置及补偿机制研究》简介
    下一条:《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规划确立后的商洛旅游发展战略及旅游管理突出问题研究》简介
    关闭窗口